服務熱線
【中國科學報】納米蘇州 以小成大——中科院成果轉化掠影系列報道之三
蘇州納維科技有限公司工業園區的房子比城區還貴,這不太可能吧?”
“最近幾年來這里的人才越來越多,房價當然也跟著水漲船高?!?/font>
在蘇州東隅,有這樣一片神奇的土地:以僅占蘇州3.5%的面積,創造了全市15%的GDP。這就是蘇州工業園區。
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即坐落于此。從成立之初,這個中科院與地方政府共建的研究所,就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前沿科學研究一起作為立所之本。用研究所黨委書記劉佩華的話說,蘇州納米所“不但要‘頂天’,還要‘立地’”。
蘇州納米所研究員、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徐科,可以算得上是工業園里的一個“明星”。他和團隊創建了蘇州納維科技有限公司,其生產的產品盡管“又小又薄”,卻廣受用戶追捧。
原來,這家公司生產了一種新型的LED襯底——氮化鎵襯底晶片。有別于傳統的藍寶石和碳化硅,氮化鎵材料的優勢明顯:能提高器件的工作壽命和發光效率,是理論上電光、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的材料體系。有數據顯示,在相同亮度的前提下,相較于傳統芯片,氮化鎵襯底上制作的LED能耗要降低一多半。
以前,該技術主要被國外公司把控,而2007年創立的蘇州納維作為中國首家氮化鎵襯底晶片供應商,已在這個新興市場中拼得一席之地。憑借著30余項核心技術專利,公司產品已銷往海外,正為新一代顯示、節能照明、電力電子、醫學成像等產業領域的用戶帶來核心價值。
徐科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自己以前就一直在從事這項研究,但直到來了蘇州,實驗室成果才真正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產品?!耙郧拔覀儓F隊就幾個人,都是科研人員。到這里后,很快就把相關的創業人才召集起來。創新要素一集聚,做事情就快多了?!?/font>
徐科也許并不知道,自己的親身經歷正是中科院蘇州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反復摸索出來的一條經驗。這個依托于蘇州納米所建立的育成中心,從2009年成立之初就一直像塊磁鐵,把中科院及國內外的創新資源,源源不斷地吸引到蘇州來。
“蘇州經濟很發達,但跟周邊城市有很大不同?!庇芍行闹魅尉罢饛娞寡?,以工業園區為例,這里實力更強的是外資企業,光世界500強就有100多家。這些企業的研發部門都在海外,對中國的東西不太“感冒”。
這樣的現狀讓景震強等人萌生了一個想法:在蘇州自己培育一批新興企業。
然而,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像中科院這樣的科研機構,科技成果都比較前沿,要馬上吸引風險投資,有不小的難度?!八?,我們將科技成果對接做了前移?!本罢饛娬f,在科研人員創業之前就給他們經費支持,讓他們用1~2年的時間做些前期研發,為產品誕生、企業創辦作好準備。
在這個“醞釀”階段,育成中心也沒閑著。中心要為創業者提供工商注冊、環評申報、人力資源、財務外包、法律咨詢等一系列配套服務。
又如,針對很多人是做科研出身、缺乏商業背景的特點,育成中心專門設立了“高端產業人才培訓計劃”,定期邀請金融、管理等領域的創業導師到中心舉辦沙龍活動,建立孵化項目與創業導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為項目發展提供咨詢建議,加快科研技術人員從“科學家”到“企業家”的轉變。
事無巨細,只為讓創業團隊能“拎包入駐”。也許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降低了初創型企業的風險,也讓越來越多的“徐科”來到蘇州,在這里安家落戶,贏得成功。